技術百科

      技術百科  |  發布日期:2024-08-02  |  閱讀:2107

      注塑模具表面處理有哪些方法?

            注塑模具的表面處理有多種方法,旨在提高模具的耐磨性、耐腐蝕性、美觀性以及延長使用壽命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注塑模具表面處理方法:

       

      電鍍:
      1.鍍鉻:增大工具表面的硬度,使表面更耐磨,有助于防銹,但不耐化學腐蝕。‌
      2.鍍鎳:幫助模具抵抗化學腐蝕,但無法抵抗研磨性纖維。
      3.氮化鎳硼: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蝕性,同時不會對傳熱性能產生不利影響,主要用于模具中的可移動滑塊型芯和其他高磨損區域。

       

      化學鍍:
      1.化學鍍鎳:不需要通電,適用于形狀復雜、深溝、多孔及有棱邊夾角的模具,彌補了電鍍的不足。‌

       

      氮化:
      1.滲氮:將氨氣通入約550℃的爐中,靠氨氣分解所得的氮滲入鋼中,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。‌
      2.氮碳共滲:也稱為軟氮化,溫度稍高,增加擴散速度,適用于低碳鋼和部分高合金鋼,提高表面硬度和耐蝕性。

       

      熱噴涂和電鍍:
      熱噴涂和電鍍技術,如離子鍍等,可以增加模具表面的硬度和美觀性,提高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。‌

       

      表面機械加工:
      磨砂和拋光等機械加工方法,使表面平滑、光亮、美觀。

       

      表面裝飾處理:
      燙印、移印和絲印等技術,用于裝飾和標識,增加產品的美觀性和信息展示。‌

       

      去除膠質:

      使用高效的清洗劑定期清洗模具表面,去除雜質和膠質,避免堵塞排氣孔。